基因不好?這是單由學歷可以決定的嗎?

眼中只看得到學歷、分數、排名,只知道以單一標準來衡量人,而不重視其它因素對
一個人的影響,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美國學者曾提出「多元智能」論,認為人類
智能並非只侷限於學校教育所強調的邏輯數學語文能力,而更應強調適才適所,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主要包含八種智能,包括語文、邏輯、空間、肢體運作、音
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不同領域所擅長的智能自然不同,貝聿銘是較一般人空
間智能較強的建築師、王建民是肢體運動智能卓越的運動員、李遠哲是自然探索能力
出色的科學家,不同的人擅長不同的事物,怎麼只能以學歷、分數、排名這種傳統台
灣教育的單一觀念來衡量所有人呢?難道王建民還需要考上台大才能證明他的價值嗎
?尊重不同的價值有這麼難嗎?

即使有高學歷,也不等同於高成就,一個人是否情緒穩定、思想成熟,與他人相處的
能力是否良好,自己有沒有內在追求的人生目標與動力,才是成就的關鍵所在。我身
邊就有一個國立碩士,在他的年代絕對算是高學歷,但聰明反被聰明誤而誤入歧途,
結果毀了自己的人生,整天怨天尤人不事生產,眾叛親離成了他最後凄涼的下場,也
沒有人想同情他。

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即使學歷再高,畢業之後也會開始走下坡,然後年紀四、五十歲
了還會老將自己的畢業學校掛在嘴邊,並動輒以學歷來輕蔑他人,殊不知這只會突顯
出他的無知和幼稚而已。

每次碰到某些自視甚高、目中無人的台大人,我真不了解對方到底有什麼好驕傲的,
他們沒有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來自世界各國的強者,不挫挫他們的銳氣是不會懂得虛心
學習的,然後才會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低頭的是稻穗,昂頭的是稗子」

--
「蜀諸葛亮誡子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
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
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i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