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的當天我就去看了這部片,因為想見識MIT的天才是如何在另外一個舞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這部片取才自真實的故事,1994年的MIT華裔學生馬愷文(Jeff Ma)就曾經憑著自己對數學的驚人天份勇闖美國賭城,狂贏了上千萬元美元。各種賭法都沒辦法靠著統計數學來提高勝算,除了21點之外,怎麼說呢?劇中提到一個例子,假設有三道門,其中兩道門打開只有羊,但有一道門打開後則有一輛車,而且你猜對了就可以帶回家,此時若選第一道門,勝算只有33.33%,而且哪一道門都差不多,但如果主持人打開第三道門,並讓你知道第三道門是隻羊,並問你要不要換,你怎麼選擇呢?

這時候換不換的機率還是一樣都是33.33%嗎?主角選擇更換,因為第二道門的機率變成了66.67%,機率反而變高了!隨著條件的改變,變數的機率也因此有了變動,而這就是「決勝21點」的原理。

接著就要去思考怎麼樣將這個統計原理運用在21點上。馬愷文解釋他的取勝之道說:「21點是所有賭博遊戲中,唯一可以靠記憶取勝的。你在賭桌上看到的紙牌,影響到你即將看到的紙牌。當你看到很多細數字(low card)的紙牌時,即代表有很多大數字(high card)的紙牌還未出現,相反亦然。21點的規矩就是,當有很多大數字的紙牌還未開出,玩家便會佔上風,相反莊家便佔優。所謂『數牌』,就是記著你手上擁有多少大數字和小數字的紙牌,當你計算出你佔上風的機會較大時,便落重注,否則的話便減注。」

劇中主角設立一個規則,他們計算花牌的數量,花牌每出現一次,數值就計算-1,2到6則+1,7、8、9則沒有價值,不需加減。換言之,數值愈高,代表小牌愈少,大牌愈多,如果在此賭桌投注,勝算自然較高。而這就是主角的必勝之道。

劇中主角原本只是個聰明單純的學生,為了哈佛醫學院的學費才加入這場遊戲,結果愈玩愈順手,食髓知味,便欲罷不能而招惹麻煩,雖然最後他失去了參加209科展的機會,甚至連原本賺到的學費都賠光了,但他不凡的經驗,使得他在大學就分割過去的自己,並重新詮釋現在的自己、賦予新的價值。

換言之,他脫胎換骨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i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