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淡忘,但其實它仍舊在內心深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一切。」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小時候犯錯受罰,或是遭受到重大的創傷時,自己會選擇
逃避、壓抑這段痛苦,覺得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會沖淡一切的痛苦,直到長大成人
,這一切都將成為微不足道的回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

根據心理學的探討,人類的心靈有著「自我防衛」的機轉,在面臨痛苦的時候,「防衛
機轉」會自動將這段記憶片段深鎖於我們的潛意識深處,於是我們會選擇逃避、壓抑這
段記憶,在憂慮的情緒下自我想像出各式各樣的情境,以便讓自己無法認清難以接受的
事實,甚至寧可自己活在自己建立的虛幻世界中。然而逃避、壓抑,就解決了我們自身
的問題了嗎?

恐怕不是這麼一回事。對部分人而言,他能夠釋懷自己的過去,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
他的未來並不會因為過去的創傷而受阻。但對部分人而言,即使他們已淡忘自己的過去
,當時的做法卻已經造成日後的心理疾病與身心症:一個在台上演講時卻卻懦懦、與人
相處時的畏畏縮縮的人,可能可以在他的過去發現到時時受人羞辱的傷痕;從小被重男
輕女的父母排斥厭惡的女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從小有著不完滿的家庭、甚
至家暴連連的人,可能在感情世界中會覺得自己永遠都無法滿足,甚至做出劈腿無數的
情形,因為寄望在不同的人身上能夠滿足他不同的需求;在感情世界受過傷的人,可能
對異性會產生莫名的恐懼感與排斥感。他們可能因此會常常有些負面的想法,比如認為
「社會是不公平的」、「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世界是醜陋的」,他們一而再、再而
三地對自己灌輸這種觀念,這些深信不疑的信念深植於他們的潛意識中,進而左右著他
們的思想與行為,即使在意識上未能察覺,也已經成為他們人生觀的一部分,並主宰著
他們的人生。

這種情形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何有人生性樂觀自信、有人生性悲觀自卑,原因很簡單,因
「有些事,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淡忘,但其實它仍舊在內心深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一切
。」
就像是自己心裡住著個「不會長大的小孩」,你不好好照顧管教他,他就會不時出
來搗蛋,一個五十歲的人生氣起來,可能與他五歲時的模樣沒有兩樣。

有沒有解決之道呢?當然有。醫學上可採用「年齡退行」的方式來讓自己回溯到當時的
感受,讓自己誠實地面對當時的情境,將壓抑的情緒完全發洩出來;另一方面,又存在
一個「隱藏的觀察者」,以一種成熟智慧的包容來重新看待當時的事件,使自己深藏心
中的陰影能得以解除。

這就是心靈的力量,主宰著我們的一生。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能讓你自卑,除了自己以
外也沒有人能讓你充滿自信,一切的造化都取決於自己的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i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