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馮克芸/華盛頓郵報專題報導】

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阿亨巴赫在該報撰文指出,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回憶錄「我的一生」為美國歷史上一個難解的謎提供更多資料,這個謎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能向一切不可能挑戰,最終登上白宮寶座,成為美國總統?

阿亨巴赫綜觀多位美國總統的奮鬥歷程,認為一個在美國政壇取得終極勝利的人必須具備智慧、詭詐、理想主義及感通他人的能力,還要知所進退,但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必須有旺盛的內在動力。

特質1
為達目標 甘願犧牲一切

這種動力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企圖心,而是一種對豐功偉業、出類拔萃的極度渴望,在政治圈,這種動力稱之為「腹中火」(fire in the belly)。「腹中火」是美國總統的必備條件。有了這把火,他們會從最貧瘠的土壤中抽芽,且會開出燦爛的花朵,他們絕地逢生的能耐彷彿體內流得不是尋常人的血。

著有「總統的野心:為掌權不計代價」一書的歷史學家申克曼說:「美國總統絕非泛泛之輩。他們似乎有某種特殊的賀爾蒙……無論是胃口、喜愛的事物、內在動力,皆不同凡俗,他們為達目標,甘願犧牲一切。」

這種巨大的內在動力也可能是他們的罩門。他們會被成功沖昏了頭,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他們會冒不必要的風險,受自己的狂熱個性左右。

美國大學歷史學家李奇曼說:「偉大常在病態的邊緣。基於內在動力而驅使自己做出最艱困的決定,置千百萬世人於險境,總是必須遠離正常狀態,處於病態邊緣。偉大的領袖常可能墜入病態深淵。」

特質2
即使寒微 少年就展大志

美國人一向是個企圖心強大的民族,他們一心想改善自己的環境、為更多的土地打拚、為生存而發明新工具。這一直是個戰士、探險家、硬漢的國度。平地起高樓、有為者亦若是的觀念深植人心,其中最具體的想法就是:每個孩子長大後都可以做總統。

作家卡羅曾為詹森總統立傳,詹森曾是德州一個貧窮瘦弱的幫派小混混,做過各式各樣的粗活,但他曾在一個大冬天,就著一盆火,對死黨說:「我將來要做美國總統。」

並不是每個美國總統都是白手起家,其實只有極少數幾位總統的確出身寒微,其他多半都來自中產階級,但這些人的確較同儕略勝一籌。卡特總統的父親是成功的農夫,當年誰能想到一個在喬治亞州棉花及花生田長大的孩子會成為美國總統?

多數總統都在年輕時就展現超乎尋常的內在動力。林肯廿來歲就競選國會議員,小羅斯福四十不到就選副總統,華盛頓廿出頭就是對抗法國人的戰爭英雄。華盛頓在通往偉大的路上並未腳步蹣跚,他不斷嘗試改造自我,出人頭地。

特質3
自比英雄 理想主義信徒

柯林頓並未在他的回憶錄中解釋他的「腹中火」究竟是來自母親、早逝的父親,還是年少時的糗事。申克曼在接受電子郵件訪問時說,單一原因不足以說明總統的企圖心和內在動力,申克曼說;「有時這種強勁的內在動力是一種遺傳的使命,做兒子的覺得他唯有當總統,才能證明自己可與父親平起平坐。」

申克曼還說,柯林頓、雷根、尼克森及老羅斯福這四位總統則都似乎是因為幼時某種機緣,例如肥胖、視力不佳、瘦弱或氣喘,激勵他們成長後尋求在公眾領域當權,以彌補年少時的生理缺憾。

單有當總統的內在動力,還不足以讓一個人攀上權力顛峰。申克曼說,他研究過的每一位總統都是理想主義的信徒。雷根深信共產主義邪不勝正,尼克森以和平使者自居,詹森則有濟貧的襟懷。每個總統也都有缺點,但若不是自以為英雄豪傑,他們終究不會在歷史的洪流裡乘風破浪。

特質4
緊抓著「屬於我的一切」

柯林頓在回憶錄中透露,他高中時曾寫過這樣一段:「這個字多麼乏味:我!我、是我、我的、屬於我的……」

但阿亨巴赫指出,引導並決定這個世界的許多領袖總是緊緊抓著我、是我、我的、屬於我的一切,從不鬆手,他們最後還可能寫出一本回憶錄,稱為「我的一生」。

【2004/07/1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i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