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年紀、女友、父母,這些常是一般考慮出國的人所
顧忌的因素,然而會有這些煩惱,常是因為想得不夠深遠,目標不夠明確,因此易受外
在因素所動搖。

年紀、女友、父母,這類因素幾乎每個想出國的人都必須面對,並不是只有特定某些人
要考慮。對許多人而言這類因素在他人生中無可取代,那他們可以選擇在國內深造,想
出國體驗不同的人生也不是只有留學唸書一途,訪問學者、博士後、海外工作都是選項
之一,又何必拘泥於這一條路呢?

有人說出國要趁早,我相當認同,因為愈早出去愈不易受家累之累,一旦年紀大了,家
庭責任的重擔就扛到自己身上,又有多少人能奢談留學深造?又有多少人能夠放棄遠在
故鄉的親人的牽掛?所以對一個年輕人而言,即使他沒有明確的目標,至少他沒有負擔
,也因此能無憂無慮地離開,一個人的自由自在就是如此。

而一個人有了家累,現實的考量就逐漸重於理想,能兼顧固然皆大歡喜,但必然有更多
人處於兩難的矛盾之中而猶豫不決,最後選擇放棄的人也絕不在少數。

家累的有無是因素,但也不是惟一因素,有沒有獎學金能夠資助,畢業後是否能順利找
到教職,有太多因素可以動搖一個人出國的意念,出國的體驗難能可貴,但有太多例子
顯示這條路一點都不輕鬆。有家累的人會因為女友、父母而放棄,沒有家累的人會因為
興趣不合、花費太高而放棄。想要放棄,還怕找不到理由嗎?

出國兩個字,不到一秒就講完了,每個人都可以講,但最後順利出國甚至完成目標的,
幾希矣!決心不夠,無法抱持破釜沉舟、勢在必得的毅力來完成目標,這是放棄的主因
。許多可以完成這個目標的人,是在長考之後才從人生的各種選項當中尋找到自己,他
發現到他有更遠大的目標,他了解到這只不過是階段性的任務,為了更遠大的目標,他
願意放棄任何會阻撓他前進的因素,幾乎不計一切代價也要完成。尤其像PhD這條路,
若想在學術領域功成名就,更要有偉大的抱負與強大的動力,才能支持自己在一切危難
當中也能穩定前進,這在學術界就叫做「腹中之火」(fire in the belly)。

如果選擇放棄,那也不代表失敗,只代表人生中還有更適合你的路,只不過不是出國這
條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io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